「疾病不會挑人,但會找到社會最弱的點進行攻擊」,這次想要分享的是疫情下的慢性病病人,除了洗腎病人之外,他們也是受重創的族群,雖然相對小眾,但在臨床上也經常碰到。
這些慢性病病人可能因泌尿道感染、肺水腫、中風而緊急住院,出院後無法自理生活,且家庭支持系統不足,沒有家人能定時幫病人換尿布、抽痰、拍背等,需要第三方協助照顧。但因疫情嚴峻,目前各醫院的病床都被徵收,必須提供給新冠肺炎的病人,加上疫情下的護理之家也有諸多限制,究竟這群人該如何照顧呢?
故事介紹
一位年近90歲的阿嬤,體態豐碩、腳開過刀,有糖尿病、高血壓和輕微的腎臟病等病史,在疫情爆發前,因泌尿道感染併發敗血性休克住院,從加護病房轉往普通病房後,家屬終大大鬆一口氣,但阿嬤此次大病一場,使得身體功能嚴重退化,需要比從前更多照顧。
雖然阿嬤的子女都非常孝順,住在普通病房期間,子女們輪流照顧阿嬤,一天需鼻胃管灌食4~6次,每四小時也要幫阿嬤翻身拍背、清理壓瘡,由於阿嬤體重超過80公斤,且子女們年紀也不輕,照顧阿嬤的過程往往力不從心。加上阿嬤多數時間闔眼休息,口中經常無意識地呢喃,有時半夜突然呻吟,驚醒陪病的家人,使得大家睡眠品質不佳。
雖然阿嬤的生命徵象穩定,但出院後仍需旁人全程照顧,子女們白天仍要上班,為此相當苦惱。
無論疫情是否爆發,醫院的功能是提供病床給急性患者,例如發燒、肺炎、泌尿道感染等,當急性問題解決後,或急性問題轉為慢性問題,一般都會安排出院,好讓病床留給其他急性病患。針對這類多重慢性病,合併鼻胃管臥床的病人,出院需要多人照顧,但因家庭支持系統不足,通常會向護理之家尋求協助。但疫情下的護理之家限制也不少,使得這些病患和家屬走頭無路。